|
|
易学研究 |
|
周易、易经、易学的概念区别 |
|
长期以来,人们广泛存在着易经即是周易、易经即是易学的俗成观念,其实这是不同的三个概念。
周易——是周文王将伏羲八经卦重叠而成六十四卦写了象辞、卦辞、爻辞,后由孔子作了“十翼”,从而完善了周易的理论体系,汉代后成为群经之首;在应用技术上,汉代京房又用三个铜钱摇动六次组成卦象,发明了“六爻纳甲法”;后经南北朝王弼、宋朝朱熹等易学大家对周易的译注,增加了周易的社会地位和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周易发展的原始曲线。
易经——周易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易经的全部。易经应包括伏羲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河洛理数、医易、焦氏易、杨雄易、邵氏易等九大部分。
易学——易经是易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而非易学研究的全部。易学的研究范围应包括干支学、四柱学、紫薇斗数、阴阳五行学、六壬学、风水学、相学、易经、汉字学、星相学、符咒学、诸葛神数、星评江海、白鹤神数、祝由十三科、请萁法、灵棋经等十八大类。
由上可见,它们三者是既相关又相区别的概念。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在概念的外延上是包容关系;而易经与易学并非概念外延的包容关系。一句话,周易是易经的一部分,易经是易学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认识周易、易经、易学的联系与区别,有重大的意义,表现在:一是有利于建立易学文化的完整体系。须知,易学文化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要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分门别类对易学文化的十八大类作系统而整体的研究,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我们要好好珍惜它、研究它、发扬它,这是摆在易学研究者面前的一项神圣而庄严的重大课题。二是有利于易学研究人员选择研究方向、研究课题。因为人的一生精力有限,想对易学文化的十八大类作全面研究是不可能的,应选择适合自己兴趣、专长的方面去研究它,集众人之力则可对易经文化作整体的挖掘、归纳、完善、丰富和发展,达到弘扬易学文化的目的。三是可以使人戒骄戒躁,防止“一叶障目”的夜郎自大现象发生。须知,你是命理高手、六爻神算、风水大师,也不过是易学沧海之一粟,你没有认识、没有掌握的东西还实在太多太多,从而激发人奋发向上的热情与潜力。
研究范围
研究类别
归 藏 |
连 山 |
周 易 |
河洛理数 |
三 式 |
星 相 |
择 吉 |
气 功 |
风 水 |
相 术 |
医 易 |
四柱命理 |
姓 名 |
神 符 |
道 术 |
其 它 |
研究科目
大 游 年 |
京 房 易 |
火 珠 林 |
焦氏易林 |
杨氏易林 |
黄帝内经 |
董氏易林 |
六 爻 |
梅花易数 |
灵 棋 经 |
奇门遁甲 |
六 壬 |
太乙神数 |
铁板神数 |
邵子神数 |
诸葛神数 |
蠢子神数 |
皇极术数 |
周天神数 |
冲天妙数 |
大 六 壬 |
金 口 诀 |
天 罡 诀 |
小 六 壬 |
一 撮 金 |
袖 中 金 |
南极神数 |
北极神数 |
白鹤神数 |
子 平 术 |
紫微斗数 |
黑 溜 星 |
面 相 |
手 相 |
骨 相 |
气 相 |
峦 头 学 |
玄空飞星 |
客 星 学 |
奇门择时 |
观 星 法 |
斗 星 法 |
风角岛占 |
黄 黑 道 |
紫白合推 |
紫 菇 法 |
请 箕 法 |
太玄腊音 |
箴 忏 法 |
观音灵课 |
称 骨 法 |
灯 下 术 |
祝由十三科 |
二十八宿法 |
星 相 占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