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风水学的研究与发展一直存在着“峦头派”和“理气派”之分,且经常互相冲击,互相诋毁,就是“理气派”内部,也存在众多不同的门派,不同门派之间说长道短、水火不容。当然,在风水学研究中,历代均会出现一些峦头、理气同修的佼佼者,但也存在不那么重视对择日学作专门研究的现象,且“日家”门派杂陈,在峦头、理气与择日上张冠李戴者比比皆是,明明是河洛理数选日,却用在三合派风水上。同时,目前社会上的地师只懂峦头不懂理气,只懂理气不懂峦头,研究峦头只重辨形不重格局,研究理气只重八宅而不重玄空者,也不乏其人,甚至有些人别出心裁,将各门各派之法东抄西摘而冠以“×氏风水”者,也尚有人在。面对这些不正常的局面,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首届秘书长张阗老师,提出了以峦头为体、理气为用、客星应事、奇门择日四位一体的“生态环境地理学”的系统理论。这一风水理论的要点和重要贡献在于:
1、习风水者,必须峦头学、理气学、客星学、择日学“四纲”同修,“生态环境地理学”由这“四纲”构成。
把客星学作为风水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并把客星学提高到峦头、理气并列的地位,是张阗老师的首创,是他对风水学理论的重要贡献。
把择日界定为奇门择日,又在奇门择日中使用日家奇门与地书奇门相结合的择日方法,是张阗老师将祖传秘术与其本人实践经验相结合后提出的目前最为有验的择日方法,这是张老师易德高尚、胸襟开阔的表现,非一般学者能比拟。
从事风水实践,必须全面系统把握“四纲”内容,任何只知其一纲不知他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做法,都是风水学领域的偏端。
2、风水学“四纲”的每一纲内部,因流派太多,因此必须分清每一纲内部各流派的主次、轻重、缓急,做到抓主要矛盾、突出重点。同时有要兼顾各门各派其他的应验的部分,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包容,系统整合。
3、提出“四纲”同修,并把客星与奇门择日提到峦头、理气并列的地位;提出“四纲”要系统整合,每一纲内部亦需系统整合,从大的整合到小的整合,从“扬”到“弃”并做到“扬弃”结合,一个崭新的具有极高应验率的完整的“生态环境地理学”理论体系已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历代风水学研究者均未能整合的系统工程,可以说是风水学的革命性突破,是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与张老师对风水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其历史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摘自《国际易经》杂志 |